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要闻
目标已开启 关键在落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3日
+ . -
  2月17日和23日,中国五冶集团川沪两地相继发布了2017年机关部门工作目标。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布目标仅仅是“宣誓”,更为重要的是抓好落实。如何确保既定目标落地生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给出了明确答案:深入贯彻中冶集团国文清董事长关于“领导力建设”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实现机关部门目标的“四个关联”,持续提升“四项管理”。
  “四个关联”,即落实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要与企业战略规划紧密关联,要与各二级单位经济指标紧密关联,要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关联,要与打造企业软实力紧密关联,这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      落实机关部门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规划紧密关联。机关工作目标是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在机关部门工作中的细化和再消化,反映地是工作目标的全局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机关各部门工作目标要紧紧围绕转型提升全产业链服务发展战略,把工作目标融入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中去,使各项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子项一一对应起来,才能让集团公司的各种发展战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的放矢,有效落地。
  落实机关部门工作目标与二级单位的经济指标紧密关联。机关各部门工作目标要充分结合各二级单位的发展实际,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服务、支撑、管控、保障二级单位发展当中去。特别是要有效支撑、帮扶二级单位转型提升发展,当前部分单位发展战略有差异、发展速度存在差距,部门工作目标要突出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支撑、差异化管理,从而真正扮演好承上启下的角色,充分发挥机关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落实机关部门工作目标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关联。实现目标的关键载体在于人。集团公司当前处在转型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归根到底还是由人才来实施、由团队来打造。因此,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要与人才建设紧密关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细化分解团队建设的目标与措施,完善对本部门人员的考核,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让员工敬业忠诚、想干事、能干事。
  落实机关部门工作目标与打造企业软实力紧密关联。各部门工作目标还要充分反映企业的软实力,这样才能形成打造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合力。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要充分体现“大户人家”的企业形象,机关部门人员要有高水平的职业素养,要符合打造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要与企业所处地位相匹配,要让各项工作的水平与综合指标保持在中冶集团的第一梯队,让企业管理水平处于建筑业先进行列。
  “四个关联”让我们的工作目标更贴“地气”、更易“落地”,而“四项管理”则是助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的有力武器。因此,各部门要坚持责任管理、创新管理、严细高效管理和卓越管理,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坚持责任管理。机关部门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需要明确责任,严格考核。进一步明确监督、实施、考核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考核上坚持“谁来服务,谁作评价”的原则,要做到责任清晰、考核明确。
  坚持创新管理。管理无止境,要坚持创新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俗话说,先进、开放的思维是解放思想,打开新局面的钥匙。我们的产品变了、市场变了、发展要求变了,管理也一定要随之改变,我们要敢于在管理过程中寻找新方法、寻找新突破,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要通过创新管理,以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严细高效管理。工作目标一定要从严从细管理,明确管理细节、完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和要求,有效实施管理,工作目标不打折扣,工作任务不打折扣;在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做到主动、灵活、不教条。同时,还要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坚持卓越管理。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追求卓越,迎接全新的挑战。部门要在提升系统组织管理与控制管理、加强系统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按制度按程序守规矩讲效率、从严管理下属等方面,本着对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的态度,把工作做到极致,把成绩发挥到极致,做就要做好,彻底纠正“差不多”心态,在实际行动中将任务执行到位,在“做完”的基础上“做好”。
  为了确保机关目标实现,还必须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保证作用。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 “两个责任”落实到位,为目标实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各项目标任务一项一项做深、一项一项做实、一项一项做细,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奋力赶超的姿态,为集团公司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22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铁力路250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2375号 | 沪ICP备05031176号-3 | 工信部备案查询地址
微信公众号
TOP